一泓清渠泽华夏,确有源头活水来

发布时间:2022-08-05 来源: 浏览次数:

李长安教授在为大家授课

丹江口工程展览馆工作人员在讲解知识


实习师生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门前合影

实习小组在卧龙岗村开展走访调研

(通讯员 何思达)731日至81日,地理科学学院师生代表参加的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队来到湖北十堰丹江口市,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口水库,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感受其背后凝聚的汗水与牺牲。

731日下午,队伍登上176.6米高的丹江口大坝,聆听实习指导老师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长安教授的讲解。李教授在近40度高温的烈日下,详细为同学们讲解丹江口大坝的修建及其对河流地质作用、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内容。让同学们思考水库水质“清”的自然与人为原因,并引导同学们立足全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当地政策项目走向,从水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提出各自的见解。

同学们进到丹江口工程展览馆与丹江口博物馆,观看了过去10万劳动大军为防洪保家撸起袖子建大坝,三县人民服从大局、被迫迁往他乡的真实记录。同学们为他们甘愿奉献、一心付出的品质所震撼,更为一项项数据背后映射着的人民的汗水与艰辛而深深感动。大家纷纷表示,要在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充分发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作风,精心传承顾全大局、甘心奉献的可贵品质。同时,工作人员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丹江口工程修建的艰辛,除巨大的资金、时间和人工投入外,建国之初建设者们攻破各种技术难关确实是一项项壮举,截流、筑基、盖坝……每一个过程都是当时前辈们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智慧结晶。

81日上午,实习队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在园区导游的带领下“变身丹江口水”,现场体验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全程路线,并领悟了沿途灌溉的15个城市的典型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目前,“丹江口水”已经占据了沿途绝大多数城市用水的半壁江山,对当地的用水情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此次体验,同学们对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地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81日下午,实习队走进卧龙岗村,这是库区移民的安置村落。队伍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到村民家中展开走访调研,了解并记录村民们的生活现状和移民故事。

一泓清渠泽华夏,确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天的实习有利于帮助同学们建立分析问题的全局框架,增强日后描述地理现象、阐释原因与影响的科学性,同时向同学们揭示了巨大工程背后不易为人所知的牺牲与付出,为每位同学注入了强大的信念源泉。

审核:彭渤

编辑:周文慧


上一条:我院召开新学期第一次团学组织学生干部会议
下一条:追寻荆楚大地人文地理足迹,感受伟大中华文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