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娇:策马扬鞭勤耕耘,携恩润物赴春意

发布时间:2025-03-20 来源: 浏览次数:



人物简介:陈阿娇,四川绵阳人,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博士,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工程系副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在地学领域top期刊《Earth’s Future》、《Journal of Hydrolog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等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其中一作7篇。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水文气象,空间数据挖掘,重力卫星应用等。

(通讯员 孔若萱 朱香怡 熊玉琳)少时曾受您雨露,回身续您人间风。陈阿娇本科和研究生时期都沐浴在湖南师范大学的博学温润的光辉下,在这里,她了解到了地理学的光彩与奥妙,结识到了良师益友,她整个热烈追梦的青春,都与母校精心的培育和关怀息息相关。因此,在赴国外研读深造后,她毅然决然回到母校的怀抱,站上耕耘的讲台,以师之名,承爱之歌。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

人生南北多歧路,唯得追梦见真章。谈及为何选择读研读博而非直接进入职场,陈阿娇的眼神中迸发出坚毅而绮丽的光华。“本科阶段,我深感自己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尚浅,因此希望继续求学来增强自身素养。”同时,她坦言,自己细致耐心的性格也更适合从事科研工作。抉择的世界里,她似一只稚鹰携铮铮羽翼,心如砥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天空。

时间煮雨,岁月逢花,青春是一本丰厚的书,经年苦读,处于其中的少年,一边收获着当下,一边追逐着未来。回顾本科生活,陈阿娇感慨万分“那时候还很懵懂,虽然当时不太懂得自主学习,但自己很注重平时课上知识的汲取,最后有幸获得了保研资格。”硕士阶段,是她科研启蒙的关键时期,在这段孜孜不倦、向上追梦的时光里,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研究的方向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到了博士阶段,她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个人素养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历练。雏鹰长成,刀锋似的羽翼掠过来时曾阻碍的群山,划过曾打湿羽毛的风暴,乘着东风,飞向远方的春。

【朝沐春晖,亦愿耀物】

你携笔砚,助我定梦。硕导贺新光教授是陈阿娇科研入门的领路人,贺老师不仅给予她在学术方面的指导,也指引了她的人生发展方向。那些迷茫的枯燥的却仍在记忆里熠熠生辉的学术时光里,贺老师一丝不苟的身影一刻也不曾缺席。贺老师,是陈阿娇科研启蒙路上的北斗星,亦是她人生漫漫长路上的指明灯。

“山高水长有时尽,唯我师恩日月长。”博导关华德教授同样让她受益匪浅,关老师秉持着因材施教的理念,多次引导她在科研中独立思考,发现科学问题。陈阿娇感慨道“关老师的鼓励总能让我在焦虑不安的时候增加信心。”关老师如同温润的阳光与甘甜的雨露,滋养着她这棵科研的树苗逐渐成长。

“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导师们。”她不止一次强调。若干年后,当她也登上三尺讲台时,导师们的身影浮现在她的眼前,她将以他们为前行的榜样,朝阳不息,步履不停,担起师的名字,续写梦的传承。

【霞蔚织锦,执笔书痕】

“平衡,是生活的艺术。”踏入人生新阶段的陈阿娇,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正面临着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的挑战。好在,生命这本书,每一页她都细细阅读。在闲暇之时,她手执画笔,绘生活多彩;手握球拍,感受心跳最清晰的律动。她用业余却真挚的热爱,寻求内心真正的放松与宁静。正如梭罗所言:“生活的奥秘,就在于享受大自然赋予你的美好。”她也时常走出家门,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赋予了她看待生活与自然时独特的地理学视角。因此,她更加关注世间事物的空间分布与相互关联,让每一次散步、每一次细致观察,都变成了一场心灵的旅行,不仅拓宽了她的视野,也丰富了她知识的厚度。

然而,在工作的征途中,陈阿娇面临着教学经验不足的难题,同时还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对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但她从未选择被动等待,而是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她不仅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备课,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还积极向资深教师请教,不断吸取经验。她坦言,作为新老师,目前难以把握好教学与科研、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走上正轨,从容开展各项工作。谈及教学,她认为,教学犹如点亮学生智慧的灯塔。她不仅致力于传授知识的火种,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她也给出具体的措施,“在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搜集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出方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提升自己”。

“及时当勉励,盛年不再来。”正是青春好年华,正当青年读书时。陈阿娇寄语同学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她还希望同学们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当问及认为在高等教育中,哪些技能和素质是比较重要的,她结合自身经验回答道:“批判性的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沟通技巧等。”她便是这样要求自己,不断地争取在这些方面的进步。于是,她走到了今天,成为了一名青年教师,传授所学,希望学生少走弯路。

“教育不是灌输的过程,而是点燃火焰。”如今,陈阿娇以知识为舟,载梦远航,归航于母校温暖的港湾。她以所学回馈,点亮学弟学妹的心灯,续写着与母校不解之缘的华章。


上一条:申恋: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
下一条:朱依航: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关闭